
【騎士補完計劃】26騎士必讀 5個電單車安全迷思
日期: 2025-08-04
2025-08-04
電單車為車友們帶來極大自由度與樂趣,不過「皮包鐵」的駕駛方式亦伴隨著風險。頭盔王近日看到一篇由美國索償公司整理的交通意外文章,內裡引述的官方統計數據非常值得電單車騎士細閱。有關數據雖然來自美國,不過依然反映電單車使用者常見的安全迷思,頭盔王特意為各位香港車友整理成本篇中文版,希望為各位帶來啟示,提升行車安全。
根據美國研究機構統計,電單車每行駛一英里(1.6公里)所涉及的死亡風險,是私家車駕駛者的28倍,受傷風險亦較私家車司機高出5倍。在美國,電單車佔整體註冊車輛數目僅約3.5%,電單車駕駛者卻牽涉14%以上的致命交通事故。數據反映電單車事故的嚴重性遠超大多數駕駛者想像,即使低速碰撞,亦常見導致頭部創傷、骨折或永久性功能障礙等傷害,車手們要強化防護意識與人身保護裝備,絕非是相當重要。
大多數人經常誤以為在惡劣天氣下騎乘才需要特別警惕,不過根據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資料,94%的電單車致命事故實際發生於天氣良好日子。看似理想的馬路環境,往往令車手鬆懈警覺加速駕駛,進行較高風險的駕駛操作。所以不論天氣如何,騎士也應保持警覺注意路況,並配備完整安全裝備,才可有效降低意外風險。
電單車司機「皮包鐵」,無安全氣囊或安全帶系統,騎士安全主要依賴穿戴的個人裝備。研究指出,合規的頭盔可降低37%的駕駛者致命率及41%乘客致命率。除頭盔外,防護外套、手套、防摔褲及車靴同樣重要,能夠有效減少擦傷及肢體骨折;配備這類具硬殼護具的裝備,也可防止脊椎受創與內傷,每位車手出車時基本上也應配備。
夜間騎乘會因視線受限而增加風險,其他駕駛者亦較難察覺電單車的存在。根據美國統計數字,黃昏至晚上九時是電單車意外高峰期之一,亦是酒後駕駛頻率較高的時段。為保障自身安全,車手應保持車輛燈光運作良好,以及佩戴具反光功能的裝備,盡量避開照明不足的路段。
另外,疲勞駕駛亦是一種常被忽略的風險。精神疲憊會削弱反應力與動作協調,令突發情況難以及時應對。尤其是電單車駕駛需要持續保持身體平衡與專注,若感疲倦,應立即停車休息,以免意外發生。分心駕駛例如於行駛期間操作手機、調整藍牙裝置或查看導航,都可能分散注意力並引發事故。騎士在開車起行前應完成所有設定,行車時保持專注,避免任何非必要操作。
根據美國統計資料,年齡介乎30至39歲的電單車使用者在致命意外中佔比最高,數字高達22%;25至29歲及60歲以上騎士則分別佔12%與17%。由此可見,不論年輕或年長,風險皆普遍存在。年長騎士雖駕駛經驗較多,但身體機能如反應速度、柔軟度及感官能力可能出現退化,增加駕駛難度。
初接觸電單車的騎士應從報讀認可駕駛安全課程開始,學習基本控制技巧與防禦式駕駛概念。建議初期可選擇交通較少的道路練習,逐步增加駕駛信心。每次出車,不論距離長短或天氣狀況,均應穿戴全套防護裝備,包括頭盔、長袖衣物、長褲及具保護功能的手套與靴子。透過早期培養正確習慣,將有效降低事故風險並加強應變能力。
人身裝備是電單車司機的命脈,「頭盔王」現時8月推出期間限定優惠,凡於推廣期間內購買 SCORPION EXO-R1 全系列頭盔,即可獲贈市價港幣$560的 SPIDI FLASH-R EVO 夏日手套一對。EXO-R1系列屬於比賽級別旗艦頭盔,具備先進通風系統,並獲 FIM 與 ECE 國際安全認證,能有效保護頭部與下巴區域。贈送的 SPIDI 手套則採用透氣網布,手背設有護殼保護,掌心位置加強防滑與抗磨處理,適合炎熱天氣下長時間騎乘。此優惠數量有限,送完即止,敬請把握機會前往門市選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