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新手上路】電單車煞車教學:穩定煞車入彎技巧(初篇)

2025-01-31

駕駛電單車在市區通勤或山路馳騁,掌握正確煞車技巧對安全至關重要。許多意外都是新手遇到突發狀況時,因為不熟悉煞車操作導致車輛跣呔失控。本篇將深入探討電單車煞車入門原理,以及在直路與轉彎時正確煞車的技巧,希望可幫助各位車手培養良好習慣安全有效地控制電單車車。

電單車在直線且定速行駛時最為穩定,這是因為當車輛保持一定的慣性運動時,輪胎與路面的接觸狀態最為均衡,車架的動態平衡也不會受到外力干擾。任何影響這種理想狀態的因素,例如突然加速、突然轉向或猛烈煞車,都會降低車輛的穩定性,導致操控變得困難。換然之,日常駕駛中車手應盡可能維持穩定速度與直線行駛,需要改變速度或方向時,應該以逐步平穩的方式進行操作。這條重要心法不僅能提升行車舒適度,也能在突發情況下提供更充裕的反應時間。


煞車口訣 - 前輪70%後輪30%


乾燥路面上,電單車的理想煞車比例為前輪 70%,後輪 30%。煞車過程中,車輛的重量會透過慣性作用轉移至前輪,使前輪的抓地力增加,進而提升煞車效率。想像你突然握下前煞車時,車頭及車手重心會慣性向前衝,頭Fork也會向下壓,這時因重量及重心轉移,會會減少後輪的負載,導致後輪抓地力下降,變得更容易鎖死。



其次,重量轉移的影響使前輪在煞車過程中承擔了大部分減速工作,也意味著車手在施加前煞車時,必須格外注意力度的控制。過度施加前煞車可能會導致前輪鎖死,特別是在濕滑路面上,直接令車輛失去平衡,導致前輪打滑或派車。

相對而言,當採用前輪70%、後輪30%的口訣時,後煞車的作用主要是輔助煞車,提供穩定的減速效果,同時幫助維持車身平衡。不過車手也要注意應避免過度依賴後煞車,防止後輪鎖死引發甩尾。


正確煞車步驟


為了確保煞車過程平穩並保持最大抓地力,車手應按照以下步驟。首先,前煞車應進行預備動作,即輕微按壓煞車桿,將煞車桿行程中的鬆弛空間消除,這個動作一般稱為「預壓」,可以讓煞車系統在正式施壓前進入最佳啟動狀態,同時增加手部肌肉的預判,以施加最合適的煞車力度,降低突發鎖死的風險。



接下來,應逐步增加前煞車的施壓力度,使前Fork能夠適應煞車力度變化,確保輪胎充分發揮抓地性能。當前煞車啟動後,應輕輕施加後煞車,提供額外穩定性。當電單車接近停止,應逐漸釋放煞車壓力,確保車輛能夠平穩停住。這種逐步增加與減輕煞車壓力的方式稱為「漸強煞車」(Crescendo Braking),能夠有效提升煞車穩定性,降低車輛失控風險。


何時應避免煞車?


彎道中的煞車風險

在彎道中,電單車輪胎的抓地力大部分已經被用於維持轉向動作,如果在彎道內突然施加煞車,可能會超過輪胎抓地力極限,導致跣呔或Ball out衝出彎道的情況。作為新手,所有的減速動作最理想應在進入彎道前完成,並以合適速度入彎,再透過適當的油門控制與傾斜角度來維持穩定性。萬一必須在彎道內緊急煞車,應盡可能先將車輛直立,確保最大抓地力,然後再進行煞車。

如何應對輪胎鎖死?

當輪胎鎖死時,車手應避免驚慌,並立即採取適當措施來恢復車輛控制。如果前輪鎖死,應立即釋放前煞車,讓輪胎重新獲得抓地力後,再平穩地施加煞車壓力。如果後輪鎖死,但車輛仍然保持直線行駛,可以維持後輪鎖死狀態,待車輛停止後再調整。此外,在濕滑或低抓地力的路面,應使用「點放式煞車法」(Cadence Braking),即間歇性地釋放與施壓煞車,以防止輪胎鎖死,保持車輛可控性。

沙石路面煞車技巧

在碎石、沙地或草地等鬆散表面行駛時,前輪的抓地力極易喪失,因此應主要依賴後煞車來控制車速,以避免前輪打滑導致車輛失控。車手亦應該盡可能結合引擎剎車(Engine Brake)來輔助減速,確保車輛重心維持穩定。



ABS(防鎖死煞車系統)的優勢


ABS系統日漸常見,較新年份的電單車大多有配備ABS,對新手更為友善。ABS本身透過電子感測器監控車輪轉速,當偵測到車輪鎖死時,會自動調整煞車壓力,以防止車輪失去抓地力。令電單車能在緊急煞車時保持較高穩定性,特別是在濕滑或沙石路面上。然而,即便配備 ABS,車手仍需定期練習,熟習愛車在施加最大煞車力時的性能及身體協調,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充分發揮ABS功效,避免因過度依賴電子系統而缺乏正確煞車技巧。

要保持愛車狀態,在馬路上發揮最大性能,還是延長愛車壽命的保養,每一步都需要專業指導與操作。26King星級車房 深知每位車主的需求,可為大家提供專業方案,在部件選擇到保養維修上全面保障車友的騎行安全與樂趣。如果對升級改裝或保養有任何疑問,歡迎隨時聯繫我們。